C3肾小球病(C3G)是一种罕见病配资平台官网配资,主要病因是免疫机制中补体旁路途径的过度活化。这种疾病每百万人当中每年确诊只有1-2个。若不及时有效干预,约半数C3G患者会在10年后逐渐发展为终末期肾病,也就是尿毒症。
——四川大学华西医院
肾脏内科主任付平教授
27岁的小刘就是一名来自成都的C3G患者。他曾经坦言“我看着自己的肾脏在走向衰竭的路,却又无能为力。”
而如今,他也逐渐找到了与疾病共处的希望。他决定用自己的故事给肾友带来力量,让C3G不再是一个鲜有人知晓的陌生名词。
1
十年前,
我被百万分之一的概率选中
2016年初,在大学实习体检中,几个异常的指标给我的人生按下了暂停——蛋白尿3+,血尿也是3+,肌酐是50多μmol/L,自此,我也开始了求医问药之路。
辗转了不同医院后,我经医生建议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。那时检查到我的补体C3很低,用了常规药物后,尿蛋白、血尿仍然存在,24小时尿蛋白定量最高到过8-10g。因此,医生建议我做肾穿刺活检,并且强调只有做肾穿刺活检才能明确病因、开药。
由于对肾穿刺的误解,一直到2017年初我才最终接受穿刺、被确诊为C3G。那时候,上网查询C3G相关的文献也查不到几个,我感到茫然与诧异。
2
活检穿刺不可怕,
及时诊断最重要
一开始,母亲不愿意我接受肾穿刺活检,始终觉得在肾上面扎一针会有危险。
我自己也很担心。那时候网上的信息乱七八糟,全是“做完肾穿刺之后肾萎缩了”之类的负面信息。即便网上也说这是唯一的确诊手段,我依然拒绝了肾穿刺。
医生给我开了糖皮质激素,由于当时病情处于活跃期,足量吃了3个月激素后,我的依然3+,我的尿常规还开始出现颗粒管型、病理管型。
2017年3月,在医生反复劝说下,我终于鼓起勇气做了肾穿刺活检,这才确诊了是C3肾小球病。
这是我的病理报告单▽
现在回头想想,网上的那些传闻说穿了过后肾就萎缩了、尿毒症等后遗症,其实都是自身的疾病进展导致的,不是肾穿刺活检所导致的。
建议广大肾友一定要遵医嘱做肾穿刺活检,即使现在检查出来没有对症药物,以后新药研发出来也能治疗。
“慢性肾病尽管症状体征相似,但病因或发病机制存在异质性,因此鉴别病因至关重要。” 华西医院肾脏内科副主任医师汤曦医生说到,“C3肾小球病的诊断,必须依靠肾穿刺活检才能确诊。”汤曦医生强调,肾穿刺的结果对诊断和后续的治疗方案指导有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3
治疗的路从不平坦,
需坚持长期治疗不松懈
我的病虽然确诊了,但当时医生很直白地告诉我没有针对补体异常的特效药。我听了这个消息很绝望,母亲也崩溃了,在医院里哭。
这个病早期可能不影响正常生活,但它是一场缓慢的衰亡。看着每一分每一秒流逝,就像在目送自己的生命一点点滑向终点,这是非常绝望的。
2018年,我的尿蛋白水平依然保持高位,3+。
在这种绝望的情绪下,我去尝试了一些别人介绍的偏方,依然没有任何效果。
作为过来人,我也建议各位肾友不要吃偏方草药,偏方不仅不对症,还可能伤肾,对身体造成更大的负担。如果我那时候没有及时悬崖勒马,我想我早进展到需要透析了,就没有机会等到后来的一些新药了。
2021年,我的肌酐在80多-90多μmol/L浮动,尿蛋白肌酐比值0.4g/mmol(这相当于尿蛋白肌酐比值3536mg/g,C3G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控制在500mg以内预后可能更好¹,换算成尿蛋白肌酐比值约为500mg/g以内)。
在医生建议下,我口服环磷酰胺加少量激素,对我有一点效果,肌酐又降到了60μmol/L左右。但考虑到长期用环磷酰胺对生殖方面的影响,医生建议停药。
停药后有一年半的时间,我没有去看医生。当时想着这个病反正也治不好,就有点自暴自弃了。
2022年年中再次复查,肌酐就涨到150μmol/L,把我吓坏了。所以奉劝广大肾友千万不要和我一样长期不复查,拖了一段时间再复查可能就很严重了。
2023年,我看到C5a单抗在中国上市的消息,所以我找到汤曦医生。她建议我去做C5b-9等检测,随后让我在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的基础上试试C5a单抗。
C5a单抗输了大概10个月,刚开始感觉良好,但后来对我的免疫力有些影响。这10个月里,我时常有头痛、鼻塞等类似感冒的症状,吗替麦考酚酯没有坚持服用,后来复查肌酐也涨到了250-260 μmol/L,随即就停用C5a单抗了。
当时医生建议我进行二次肾活检评估病情,我听从了医生的建议,穿刺病理结果仍诊断为C3G,肾小球8/10个球性硬化,肾小球系膜系膜细胞和基质中重度增生伴节段双轨形成,约50%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。
汤曦医生建议,治疗效果不如预期时,需要找到专业人士评估,必要时需要做二次肾活检。
4
不逃避、不放弃,等了十年,
眼前的路亮起来了
第二次重复肾活检确认仍是C3G,汤曦医生再次与我沟通说,针对我的个体情况,免疫抑制剂联合补体抑制剂同时遏制上下游,可能还有希望延缓病情进展,问我愿不愿再试一试?我当时也不愿意放弃、坐等透析,就同意在冻存精子后再次使用了小剂量强的松联合环磷酰胺。
就这样一路坎坷来到2025年,我的肌酐已经涨到310μmol/L,这才终于等来了全球首款且唯一选择性靶向C3G病因的口服抑制剂伊普可泮。
从2025年6月加用了伊普可泮到7月初复查时,一共治疗了二十多天,最直观的感受是吃了之后嘴里终于没有了尿味,基本上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反应,也能改善疾病症状。这几年尿蛋白肌酐比一直都保持在0.4或0.5g/mmol(相当于3500-4000多mg/g),吃药后现在尿蛋白肌酐比是0.24g/mmol(相当于2100多mg/g),肌酐仍在310多μmol/L。当时自己觉得这个药可能没效,汤曦医生说尿蛋白有减少,建议我再坚持服药观察下。
7月15日再次复查,结果让我非常惊喜,我的血肌酐降到了248 μmol/L ,尿蛋白肌酐比是0.202g/mmol(大约相当于1785 mg/g),汤曦医生也说继续坚持用药很重要。
后来有点腹泻,到8月初复查,血肌酐279μmol/L,尿蛋白肌酐比是0.242g/mmol(相当于2100多mg/g),汤曦医生说血肌酐反弹可能和腹泻有关,建议坚持用药,继续复查,希望能稳住病情或有进一步效果。
汤曦医生分享,C3G肾炎的主要治疗目标首先是要稳定肾功能、延缓肾功能受损,通常就是要控制蛋白尿和血肌酐的水平,这是一个综合长期的管理。 她也提醒各位患者,尽管目前新型补体抑制剂为治疗打开新局面,但传统治疗手段仍不可或缺。“个别患者觉得新药出来了,就可以完全把传统药停掉了,这个也不太利于康复。”
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后,即使进行肾移植,术后的复发率也高达50%以上,这也是目前治疗的一大难点。当前,我们对C3G的研究也正在逐步深入,针对补体旁路异常的新型靶向药物不断涌现。
C3G虽然比较罕见、相对难治,但随着新药的研发,大家还是要有信心去坚持治疗。我相信通过各界的关注和共同努力,未来有更多的新药,让病人生活质量更高、幸福感更强。
——四川大学华西医院
肾脏内科主任付平教授
在这场对抗C3G的拉锯中,小刘已经走过了十多年。除了定期复查、规律服药,小刘的日常和身边人并无太大不同。“肾病患者在体力上跟普通人没多少差别。我希望社会对于肾友,在学习和工作机会上能一视同仁。”谈及未来,小刘表示:“我也希望更多人了解这种肾病,正确认识它。”
*文中人物小刘为化名处理
*本篇内容已获得患者授权
*个体经历仅用作疾病科普目的参考,请咨询医生获取专业疾病治疗意见
参考文献:
1.Nasr SH, Valeri AM, Appel GB, Sherwinter J, Stokes MB, Said SM, Markowitz GS, D'Agati VD. Dense deposit disease: clinicopathologic study of 32 pediatric and adult patients. Clin J Am Soc Nephrol. 2009 Jan;4(1):22-32. doi: 10.2215/CJN.03480708.
点开下方图片,可关注、查看、搜索肾上线所有历史文章☟☟
富兴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